【油沒有搞清楚】
每種油各有優缺點,雖然不飽和脂肪酸有益健康,但可別以為油脂愈不飽和就愈好,卻忽略了油脂愈不飽和、也愈不穩定的特性,因此,事實上沒有「最好」的油,挑選油品必須依烹調手法而不同。不飽和脂肪酸有許多不穩定的雙鍵碳原子,一經高溫煎、炒、炸,或接觸氧氣、曝曬紫外線,就容易產生自由基,反而變得不安全,易引發老化、癌症等疾病。 而飽和脂肪酸的碳原子彼此緊密結合,比較不容易產生自由基,如果是高溫烹調,反而比不飽和油脂安全。
優先選
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
●高溫易變質,適合涼拌、炒、燉煮。
●橄欖油、苦茶油、芥花油、花生油、紅花籽油。
●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含量。
適量選
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
●適合煎炒,不適合油炸。
●葵花油、玉米油、大豆沙拉油、初榨橄欖油、葡萄籽油。
●正確使用,有助降低血液膽固醇。
避免選
●飽和脂肪酸
●穩定性高,較耐高溫,適合煎、炒、炸。
●椰子油、棕櫚油、豬油、牛油、雞油、奶油等動物性油脂。
●攝取過量,膽固醇易升高,易導致心血管疾病。
除了油品所含的脂肪酸成分之外,油品的發煙點(開始冒煙的溫度)也很重要,一般食物煎到熟約140℃,炒或小量油炸約140℃~180℃,大量油炸則約180℃~200℃,因此用來油炸的油,應選發煙點大於190℃~200℃以上比較恰當。另外,烹調食物時應該在油已經夠熱(插入竹筷,竹筷周圍會冒小泡泡),但還沒冒煙之前放入(冒煙表示油品已開始劣變),不管是油炸或煎炒,如果開始冒出薄煙,就應降低加熱溫度,同時,做菜時最好使用排油煙機,以減少油煙對身體的傷害,並且食材在下鍋前應把水分完全瀝乾。如果想用炒的方式可使用水油炒,就是在冷鍋時,倒入半碗水及約半湯匙的油,開火加熱至微滾後放入食材翻炒,煮熟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。
各種油品的發煙點
花生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162℃
橄欖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190℃
玉米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07℃
葵花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10℃
精製豬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20℃
紅花籽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29℃
烤酥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32℃
大豆沙拉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45℃
精緻苦茶油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約252℃
(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