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無聲的胰臟癌】
胰臟位在上腹部,胃的正後方,屬於後腹腔的位置,胰頭部緊接著十二指腸,胰臟尾部緊貼著脾臟。由於它位於人體的後腹腔,之前有胃擋著,後有脊椎靠著,所以摸不到也感覺不到。

胰臟有二大主要的功能
第一是內分泌的功用:
分泌胰島素到血液中,調整血糖在適當範圍內。
第二個是外分泌腺功能:
由胰臟外分泌腺細胞分泌出胰液酵素,經由小分枝胰管到主胰管進入十二指腸中,這些酵素就能消化我們吃入的食物,如澱粉、肉類、蛋白質及脂肪等。當輸送這些胰臟酵素外分泌液導管壁細胞產生病變、癌化,就會變成大家口中的胰臟癌或胰臟腺癌。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,很少人在胰臟癌早期時主動就醫檢查,通常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。但轉移、惡化速度很快,治癒機會低,平均五年存活率僅約5%。

胰臟一旦發生病變,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上腹痛,這種來自上腹深部的疼痛,往往病人疼痛難捱,必須身體往前傾、屈膝彎腰、手抱肚子,如同「蝦子」的姿勢。此外,胰頭部分若有發炎、腫大,會造成鄰近的總膽管阻塞,引發黃疸、茶色尿及灰白便。隨著胰臟功能的逐漸喪失,如果分泌的消化酵素大量減少,病人也會有脂肪便、腹瀉、消化吸收不良、甚至體重減輕的現象。另外,也可能因胰島素分泌不足而併發糖尿病。 由於胰臟疾病的症狀及病徵常常不具特異性,並常與周圍器官疾病相重疊,因此,必須靠醫師高度的警覺性及詳細的鑑別診斷,以便及早偵測出來。目前,可抽血檢驗血清標記CA19-9,以及選擇適當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磁振造影檢查、正子掃描、內視鏡超音波檢查,才能迅速作出正確診斷。

胰臟癌的分期
第一期:腫瘤生長局限於胰臟內部。
第二期:腫瘤長到胰臟外,或侵襲淋巴結。
第三期:腫瘤侵犯到附近重要的血管或神經。
第四期:腫瘤轉移到肝臟、腹膜等其他器官。

預防胰臟癌
減少含糖飲料、過甜食物。
多食用水果與蔬菜,少吃高脂食品。
不吸菸、不喝酒。
多做運動,維持正常體重。
長期接觸化學藥品工作者需配戴口罩與手套,減少直接接觸機會。
定期健康檢查。

胰臟癌常常來勢洶洶,且患者不易早期發覺,因此若對於無法切除或快速進展的胰臟癌,治療目標不會放在延長癌症患者壽命,主要需放在減輕患者痛苦。像是用膽道支架來減輕黃疸症狀,用嗎啡類藥物止痛,及用抗憂鬱劑等方式,增加胰臟癌患者的生活品質。定期健康檢查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,以提高治癒率。

胰臟癌.jpg

arrow
arrow

    壹生健康檢驗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